網頁

如何自製3D列印立體QRcode掃描板

在各大展場或商家裡有時候都可以看到QRcode的掃描條碼,多半是用紙板去列印的。不過如果能用3D印表機列印可能會更增添一點樂趣跟風味,而且還可以再加上一些造型之類的,例如做個吊環或把手,而網路上有一個很方便的工具叫做qrcode2stl(我不知道為什麼老外真的很喜歡開發這種工具,不過真的很方便XD),只要填入相關的參數就可以把自製的QRcode轉換成STL的形式然後直接列印了。


首先在網頁的部分要先選擇自己的QRcode用途,我想大部分的人應該都是使用網址或Wifi居多,而它的設計也很簡單只要照著填寫就可以了。


這邊是我覺得它設計最好的地方,因為有各式各樣的選項可以選擇,自行地增添自己QRcode板的風格。以下是功能上的一些簡單的介紹。

在Base的部分代表的是底板的風格
Shape:分為rectangle(直角)跟rounded rectangle(帶圓角)
Width:QRcode的正方形邊長
Depth:底板的厚度
Corner Radius:圓角半徑(若選擇rounded rectangle的話)
Border:是否要帶邊框
Text:可以新增文字在QRcode的正下方
Keychain:會產生一個小鑰匙扣環在上面讓你可以懸掛
NFC/RFID:這個選項是會在背板後面產生一個空間,不過我搞不太懂要怎麼置入就是

接著QRcode選項的部分
Invert:如果勾選的話,本來QRcode凸的部分會變成內凹
Depth:這裡指的是QRcode凸起的程度
Margin:這是指邊緣留白的部分,因為QRcode留邊會比較好掃描一點
Block:這個是改變QRcode的塊大小,調小的話會有很特別的風格,調大會讓它相連再一起,會稍微好印一點,不過我是設定標準的100%就好。
Icon:這個功能相當實用,可以在中間加上喜歡的圖案,例如愛心、讚、WIFI之類的,增加辨識度


而QR-City可以讓每個QR區塊產生隨機高度,會有一種像城市叢林的感覺。

基本上上面這些設定我都盡量保持預設值,不要做太大的更動,畢竟3D印表機印這種區塊平面的東西不可能像雷射印表機那樣,所以如果設定成區塊太小之類的可能會讓掃描失敗,反而失去原意了,如果網址或文字太長也建議縮網址,不然產生出來的QRcode陣列越多會越不好印,更容易掃描失敗


不過要記得因為QRcode在掃描必須要有對比度,所以必須要使用換料的功能讓底板跟QRcode有不一樣的顏色才行,我使用的是PrusaSlicer這套切片軟體,可以很方便的達成換色的功能,只要在指定層按一下,它就會插入ColorChange(RepRap的G-code定義M600這個指令為暫停並進行線材更換)。我記得早期都還要自己打開筆記本去編輯Gcode來達成換色,而且還很容易用錯行變成列印失敗,不然那時候就是在列印中直接換線(很容易失敗或是顏色切換不均),現在的軟體真的是方便許多了。

用3D印表機製作立體滾動鋼珠的迷宮玩具



在我小的時候有玩過一種迷宮玩具,是一顆鋼珠放在裡面然後要把它弄到指定的洞裡,玩起來是蠻好玩的,不過它的複雜度太低,而且只要玩一次知道路徑之後就膩了。然而這幾天我在網路上看到網路上有所謂的迷宮產生器Maze Generator,於是我就在想說能不能用最簡單的方式,利用3D印表機去做一個迷宮玩具出來,主要是因為像市售的那種迷宮玩具都是塑膠開模的,所以很難達成製作隨機路徑,畢竟路徑不同=不同的模具,那這時候3D印表機的優勢就出來了,可以隨心所欲的訂製各種你喜歡的迷宮玩具,以下是我製作的流程。我覺得蠻適合學校的老師或家長去做給小朋友玩。(在擺攤活動上我覺得也蠻適合的,不然這個常玩的話破一次就不新鮮了)



首先我使用網頁上迷宮產生器(Maze Generator),產生一個20x20 cells的迷宮出來(我使用預設值),然後使用SVG檔儲存起來。務必記得要順便存一份帶有解答路徑的檔案,不然等一下解不出來沒答案可以看,因為這是透過演算法隨機產生的,每一次都會不一樣,所以在產生的當下一定要順便把解答也存下來。不勾選Solution的情況下先載SVG檔案,然後再勾選Solution之後,可以選擇存成PDF的格式方便後面印出來看。


然後我在使用網路上的SVG to STL工具,把剛剛下載的SVG檔案轉成STL檔案並下載下來(高度部分大概設定5mm就可以了,反正後面可以用切片軟體修正)。當然SVG轉STL這個部分其實有很多軟體可以進行轉換,Youtube上有許多教學可是我認為它都需要太多軟體切換了,有些人電腦根本就沒這麼多繪圖軟體,因此我覺得這是最簡單的方式,唯一要安裝的就印表機的切片軟體而已(有印表機肯定要有切片軟體的,你說對吧?)。


把STL檔案下載下來之後,我丟到PrusaSlicer進行後續的處理,我使用的3D印表機是Prusa所推出的MK3S系列。這時候我們需要把它的大小進行適度的調整,並且幫它加一塊底出來才可以放鋼珠在上面,我覺得在切片軟體裡面直接加底板是很簡單的方式,比較不用再丟去其它繪圖軟體進行處理。


對於20x20Cells切出來的迷宮大小丟到切片後,大小約為85.2mm的正方形邊長,而我打算使用的是指尖陀螺裡面常見的鋼珠,經過量測大概尺寸是4mm左右。扣除壁厚不計的話我把整個大小修正成100x100x5mm,這樣一來路徑的寬度約莫5mm小一點(100mm / 20cells),放個4mm的鋼珠應該是蠻剛好的。(補充:後面實際列印出來有時候會被線的毛邊卡住,所以鋼珠的路寬可能還是要在寬一點約6mm左右可能比較理想。)



接著我們要把底板長出來,只需要在視窗內按右鍵然後點選Box來新增一個方塊。接著把方塊的大小調整成100x100x1mm的大小就好,如果有不小心移動到零件的話只要把位置(Position的部分)設置成一樣它就會重疊了,不過如果沒動到的話應該是會直接吻合的才對。


在切片之前很重要的事情要記得把兩個零件選起來然後合併(Merge),這個動作也很簡單只要把零件選起來然後按右鍵在點選Merge就可以了。


在按下切片之前我建議先到設定裡面,把Print Settings→Layers and perimeters裡面的Detect thin wall勾選起來,因為用SVS to STL轉出來的檔案在收邊的部分都會變成尖的,如果直接拿去切片就會有長度的變化出現,勾選一下切出來的檔案似乎比較好一點。當然是有其它方式去把SVG檔案轉成比較銳利、直角邊緣的迷宮STL,但是因為後製的麻煩所以我在這邊就不考慮了。


切完之後可以考慮用PrusaSlicer的Color change(顏色切換)的功能,把底板跟迷宮的框進行列印的分色,這樣眼睛看起來會比較清楚。至於切換的方法可以參考這篇官方的文章Color change
接著再拿去給印表機列印就可以完成獨一無二的迷宮玩具了。



透過Prusa方便的換色功能,它會在準備印迷宮牆的時候移到旁邊,並提醒換線。換線後就接著繼續打印迷宮牆的部分。


因為印這種線段的東西往往會有許多的毛邊,所以建議後面用熱風槍或吹風機把它吹一下讓毛邊消失(但不要吹到變形),這樣一來珠子比較不會有卡住的問題產生。



4mm的鋼珠可以從不要的指尖陀螺裡面,把常見的608zz軸承的保護蓋拆下來,在把鋼珠的保持器夾出來就可以取出了,一次還一大堆不用跑去網路上在買鋼珠XD。


如果怕作弊的話可以用文具店買的到的塑膠投影片(早期投影機用的那種),把上面遮起來然後用膠帶黏起來,這樣就變成一個簡單的DIY迷宮玩具了,不過這樣外型上可能沒這麼好看,如果要精緻一點,可能要增加外框並蓋上透明壓克力板會比較好看。

不過要切記在Maze Generator的網站上產生的迷宮是禁止用於商業用途的,所以僅供教學用途或自行玩樂了~

以上就是我用3D印表機製作鋼珠玩具迷宮的方式,謝謝您的觀賞。

羅技G304滑鼠左鍵微動開關維修


滑鼠真的是我最常換的東西之一了,而且其維修的成本很低,所以我覺得算是DIY裡面必學的,重要的程度大概跟換插座還有電燈泡一樣。

這個滑鼠跟一般那種便宜的滑鼠不一樣,相關的卡榫跟螺絲真的多上非常多,所以在拆解的時候如果沒有注意到未拆的螺絲,可能會不小心把塑膠給扳斷。幸好網路上已經有非常詳細的教學影片,讓我可以跟著他的步驟順利地拆開滑鼠。【DIY】羅技 Logitech G304 更換按鍵 只要20元? 


在拆開底部的部份的時候,因為我並沒有買新的滑鼠腳貼紙,所以我很小心的用鑷子把底部的滑鼠貼給撬開一個小腳,只要能讓螺絲轉下來就好了,不要把整個撕下來。因為滑鼠貼紙並不太便宜(主要是為了一小片還得去支付運費),當然還有另外一個做法是買鐵氟龍膠帶來取代滑鼠腳,不過如果對於有在玩遊戲的玩家來說可能就比較不適合了,手感上可能不會比原本的更好。


拆開後可以發現有很多排線相連,只要把它小心的拔起來就好了,我記得我之前拆的便宜滑鼠都是所有按鈕全部焊在上面,就連塑膠殼大概也只是兩片對合起來而已XD。不過我比較驚訝的是這顆滑鼠也不算便宜,使用的滑鼠滾輪編碼器竟然還是使用機械式編碼器。但是其實我搜尋了一下相關文章,機械式的編碼器發展到現在的使用壽命其實也都相當的長了,而且手感也不差,我想機械式編碼器未必是等於比較差的滑鼠,這個觀念我可能要糾正一下自己。


然後我們把排線拆下來之後就把主板的部分先放旁邊,然後記得螺絲要依照大小分開來,這種小螺絲真的很容易鎖錯,而且塑膠攻牙的關係萬一大的鎖到小的洞,基本上就沒救了,所以在拆解的時候一定要小心的分類螺絲,準備一個多格的塑膠收納盒是一個比較好的做法。


這個滑鼠還有另外做一個塑膠柄(帶有彈簧),去增壓按壓時的手感。


拆下來之後看到它的微動開關型號是D2FC-F-7N(10M),在網拍上查到的大概是千萬次點擊壽命(我其實蠻好奇這種測試方式的,因為實際上不同的人在用滑鼠應該壽命會截然不同....像是有在玩遊戲的,我想壽命會短上很多吧?)。


這種模組化的安裝方式真的蠻方便的,我只要把排線拆掉然後把整個微動的總成拆下來就可以退焊了,不用擔心烙鐵去燙到滑鼠殼,這樣小小一片蠻好退焊的。


不過在更換的時候忘了去拍我換上去的這顆微動開關的型號,不過因為我沒有在打遊戲,所以甚麼靈敏度之類的對我而言倒不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畢竟壞掉的話就在換就好了。自己換微動開關的好處是可以買比較貴的微動開關來換,只要花少少的錢就可以享受高階滑鼠的微動開關的點擊觸感(當然設計還是有差拉)。

換微動開關這點真的是每個人都最好要學起來的,我相信只要有辦法看到這篇文章的人(會上網的),一定都有滑鼠壞掉的經驗,而我最近注意到歐洲開始有一個風氣是「維修權」(right to repair , RTR)慢慢地開始發酵,我認為在未來自己DIY修東西的風氣會越來越盛行。當然這雖然會有維修程度的隱憂(詳見:捍衛「維修權」:善意背後隱藏風險),但是整體而言我認為是利大於弊的,在我任職的公司裡只要滑鼠一壞掉(當然都是買便宜的滑鼠沒錯),上層就會告訴我們把它拿去跟資訊組換一顆新的回來,但是資訊組會怎麼處理呢? 真的會自己更換微動開關嗎? 我想八成是直接丟棄才是,然而我一直認為這樣的事情非常非常的可惜,有多少家電、3C產品都是為了一個小小的開關或按鍵,卻要讓地球承受這麼大的垃圾量,所以從自身做起,多多修理東西吧。

自製可調速的蠕動泵浦


在前陣子因為想要抽取光固化樹脂的關係,所以買了一個蠕動泵的模組來試試看(外殼自己用3D印表機印的),雖然後面實際用起來實在太慢還不如用倒的(或是用針筒抽),但是倒是讓我學到了一種不一樣的泵浦形式。根據維基百科對蠕動泵的介紹,這種泵浦最大的特色就是可以運送無菌、腐蝕性的流體,因此對於某些需要乾淨隔離的藥液有蠻大的優勢。有時候可以看到醫院的洗腎機器上有一個轉盤在那邊一直旋轉,其實也都是這種泵浦的構造,而且如果要換個病人,只需要更換管子就好,不用對泵浦本體進行複雜的清消(我猜的?)。


網拍買的蠕動泵大概長這樣,透過一顆小馬達的軸心帶動旁邊三顆滾子然後去擠壓軟管,這算是蠕動泵的最典型原理了,只是高階的蠕動泵想必是透過定速馬達(步進馬達?)加上帶有軸承滾子的機構,所以穩定性會高上許多,當然我這種網拍幾百塊買的就不要跟那種實驗用的相比了。


要達成控速的話很簡單,只要接上一顆PWM的馬達調速器就可以了,不過其實這種調速方法有點類似於降壓調速,所以對於流量的調整不會太線性,同時在比較低速的狀況甚至就直接停下來了。所以如果要用在比較精密的調控上建議要不就是直接買人家現成的儀器,不然就是買使用步進馬達+軸承滾子的那種蠕動泵浦總成,因為步進馬達才能準確的控制其轉速,不然不穩定的流量會對後續的實驗產生很大的影響,同時軸承滾子也才能讓長時間的運作穩定,不然像我買的這種說不定會產生打滑,造成沒辦法正確的定量泵送液體的狀況產生。

無針釘書機的機構原理



還記得有一次去無印良品消費,在結帳時店員用他們家的無針釘書機將我的發票裝訂好,當時我就對這個訂書的功能感覺到非常的驚艷。可惜在網路上搜尋,頂多只能看到裝訂完成的樣子卻看不到它裡面的工作原理,到底是什麼機構讓無針釘書機能夠這樣One-touch就裝訂完成呢? 於是乎我就買了一支來進行拆解,一切都是為了科學。



拆開後我們可以看到,它的結構在下壓手柄的部分有一塊補強金屬,我發現這是很棒的一點。因為許多的產品有這種"迴轉彈簧"的機件,都是單純的使用塑膠去支撐而已,所以如果使用久了就會讓那個下壓的把手破裂,有一塊金屬板的話可以讓壽命延長很多,也可以平均彈簧的力量。


接著我們可以看到在手柄的部分,在轉軸處它使用了比較滑潤的塑膠材質,所以不僅彈力十足而且按起來也不會卡卡的,我想之所以要在這個部分下這麼大的功夫,大概是因為無針釘書機本身是切削紙張來後再扣起紙張,所以整體的機構在運作上需要克服比較大的紙張摩擦力(相較於一般的有針釘書機),並且在螺絲鎖孔的部分都有做小小的定位槽,那時候拆完組回去的時候就感覺的到非常的"輕鬆"。



上面的兩張圖可以說是整個無針釘書機最重要的部分了,在裝訂的過程中它會帶動那塊刀頭總成(可以發現它也跟轉軸一樣使用了比較滑潤的塑膠材質,讓整個刀頭總成在移動的時候非常順暢不會卡),主要透過刀頭+紫色的到折機構達成整個One-touch的裝訂過程。


在裝訂的過程中,刀頭總成會把紙張插出兩個洞來,一個是要讓後面倒鉤紙張插入的槽,另外一個則是要到折的部分。正是因為它是利用紙張自身去固定的方式,所以無針釘書機在使用的時候都不能釘上太多張,我覺得發票應該算是最好的使用場景了,因為本身比較薄張數又不太多,而且不會發生客人在排隊然後還要在那邊補訂書針的窘境XD。


上圖我使用鑷子去模擬紫色的折紙機構的作動過程,因為它是利用另外一塊本體外殼上面的小檔塊讓紫色的機構折紙到小缺口內,然而我現在拆一半進行機構的作動模擬,所以少了那塊檔塊紫色的機構自然不會到折。而那個機構會在幾乎下壓到底的時候執行(也就是切紙完成後),然後到折到刀頭的缺口內之後,鬆開把手它就會自己折進去了。


上圖就是另外一塊本體的小檔塊,組合起來之後它會在紙張切削完之後把紫色的檔塊一併作動,然後達成整個折紙機構的作動。


我拆開紫色的折紙機構可以發現裡面有一個彈簧,讓放開釘書機手柄的時候紫色檔塊也可以自動賦歸。這一塊可以說是整個無針釘書機最重要的靈魂,沒有它的話就變得跟打洞器沒兩樣。


上圖就是機構作動尾聲的照片,它會透過刀頭的缺口把切開來的紙"收進"另外一個缺口內,變成一個自己扣住自己的狀態。


每次去文具店都覺得日本人真的很厲害,有辦法開發出這麼多各式各樣機構的文具,然後各各都這麼的精密與巧妙,也讓我們的生活多了許多的有趣的玩意兒。以上就是無針釘書機的機構原理,我記得還有一種無針釘書機是透過壓紙的方式,讓紙張之間增加許多咬痕來固定(有點像包水餃皮那樣),不過我覺得這種折紙式的相對更牢固就是了。
如果百貨公司都可以用這種釘書機來裝訂發票與收據,這樣也可以讓垃圾丟棄後不會有太多的釘書針跑到焚化爐內,可能也是另外一種環保吧?

適合光固化印表機的吸油墊

 


早些時候我都把光固化機器放在地板上,但是在後處理的時候一直蹲著讓身體腰酸背痛的,同時蹲著也是不太好的一個姿勢(這是復健科醫生說的XD),所以後面就買了張IKEA的經典邊桌來放它,而且尺寸也是相當的剛好。
本來想要跟3D印表機放在同一張桌子上,但後面發覺列印時造成的震動,對光固化這種精密儀器來說是不太好的現象,所以才把它分離開來。


因為光固化樹脂的滲透性頗強,而且一照到太陽就會硬化,所以我把邊桌用保鮮膜給整個包覆起來,但總覺得不是這麼的好看。所以我想找個桌墊,讓它看起來美觀一點同時又能吸收不小心潑出來的樹脂。


於是我在網路上找到這個賣3D列印周邊的廠商,有在賣這種墊子,整個質感也蠻不錯的。實際使用起來不管是水或樹脂都會被吸收,然後因為這種底色的關係就算固化後也不是很明顯(反正我使用的樹脂本來就灰色的),所以這樣一張就可以用上非常久的時間。重點是舖上去一整個就有一種高大上的感覺呢。



不過這個東西的單價並不太便宜,而且尺寸剛好是150x55cm,IKEA邊桌的大小卻是60x60cm,差了5公分的間隙對於一個強迫症患者來說有時候看起來是有點痛苦XD,仔細的研究了一下它是類似羊毛氈的質地,然後背面是覆有止滑的材質。在網路上搜尋吸油地墊、吸汙毯等等的都可以找到類似的東西,還蠻推薦使用的,因為光固化樹脂有時候滴到桌上真的不太好清理(馬上看到還可以趕快擦起來,萬一固化就很麻煩了)。

聊聊光固化3D印表機的兩三事

 


從2019年的7月我購入了第一台人生的光固化3D印表機之後(Phrozen的shuffle),LCD的光固化機器就真的是飛耀式的成長,還記得那時候的LCD大小僅有5.5吋,還是使用傳統的彩色螢幕LCD,因為透光率比較低的關係,所以曝光一層的時間動輒就是9~12秒,然後螢幕更是常常因為壓到、紫外光照射、過熱等等問題而壞掉,不過這也不能怪廠商,畢竟這種螢幕本來就不是用來做UV遮罩的,而且初期銷售的數量也很難去開產線,專門製造印表機專用的LCD。

雖然那時候的問題很多,不過比起DLP(投影機形式的)及SLA機台,相對起來成本已經大幅的下降許多(材料也便宜很多),回頭看看以前Phrozen one或是make機台的年代,真的是驚訝科技的日新月異。

因為LCD形式的3D印表機在結構上可以大幅度的降低成本,基本上幾個主要部件就是主機板、Z軸升降平台、料槽、LCD跟UV光源這幾樣,大概就能兜成一台光固化印表機了(當然切片軟體也很重要)。而且也是因為機器的演進,越來越多光敏樹脂廠商看到這一塊大餅,所以使得樹脂可以在短短幾年內,就從好幾萬塊降到幾千元(kg),甚至是幾百元就買得到的境界,畢竟需求大自然價格也就壓下來了。那時候我購買Shuffle的價格也要兩萬多塊,上面的樹梅派、固態繼電器、滾珠螺桿、線軌以及整體金屬機殼,都使得製造成本居高不下。(後面因為新機狂出,我二手賣掉只換到5000塊,真是鼻酸)


最令人難過的是過不到半年多,新的機器Sonic mini就橫空出世了,利用很大量的塑膠零件以及梯形螺桿(而非早期的滾珠螺桿),加上模組化的主機板跟黑白LCD,瞬間就席捲了整個光固化的市場。更不用說最近為了出清降到一台只要4999,果然印表機賺的真的不是印表機,而是墨水(樹脂)XD。


乍看之下Sonic mini真的是很像一台塑膠玩具,不過這種價格讓許多本來都在觀望的玩家,得以進入這個完全不一樣的領域,體驗與FDM熱熔融成型的印表機完全不一樣的列印效果,雖然一度有傳出許多例如塑膠料槽破裂、螺桿組裝不佳導致很容易卡住,甚至是整個Z軸主架傾斜等等的災情,但許多面向上也都可以說是瑕不掩瑜了。畢竟在五六年前那裡會想到3D列印技術會有這樣子的進展?

然而在前一兩年的時候都只有5.5吋的機器,那個列印的面積實在是太小,常常要列印大尺寸的物件都需要把檔案給大卸八塊才行,所以後續也有了Phrozen XL、Transform、Mighty等等機台的出現。

而在今年(2021)年初的時候,我購買了Phrozen Mighty,因為就是這兩台5.5吋的機器實在是印到我天荒地老,從下圖就可以看到那個成型的面積足足是3倍的差距,如此一來才能省下更多的時間,不用一直換盤列印等等。


雖然機器大台,但是Phrozen並沒有回過頭去選用滾珠螺桿或金屬的機殼(可能也是評估到成本),而是仍使用梯型螺桿作為Z軸的傳動主軸,而且因為黑白螢幕的關係,也不需要像Shuffle一樣掛上三顆轟天巨響的散熱風扇了(樹梅派、彩色螢幕需要的長時間照射,都是發熱怪獸),這樣印起來就頗有一種優雅的感覺,列印完成風扇還會自動的關閉。



短短進入光固化才兩年的時間,就已經購買了三台機器,而且整體技術也有了這麼大的演進,這讓已經玩3D印表機將近十年的我,相當的期待下一個十年會有什麼樣的進展出現。從過去的手做模型一直到現在的光固化,數位跟實體的落差已經越來越接近。


發展至今光固化也算是"稍微"成熟的印表機了(應該說家用型的DLP印表機比較正確?),已經能夠從早期的工業機台來到了尋常百姓家,甚至是一位大學生也可以負擔起的價格。有了這個技術之後,不論是公仔或產品的打樣等等3D設計,都能夠越來越快的修正以及製造,甚至是早期的油土雕刻師,許多也都慢慢的轉移到數位建模→3D列印修模的方式執行。


有許多人會問光固化印表機(DLP、LCD)跟一般吃線捲的印表機(FDM),該買哪一種印表機?其實這個問題也蠻簡單的,我想會問這個問題的往往是剛剛想要進入3D列印的領域,而不知道該入手哪一種機器比較適合自己。

主要的區分在光固化上體積較小而精度相當的高,很適合公仔、模型或精細的產品打樣,FDM領域則是相對起來比較適合大物件、工業零件(稜稜角角的)、組裝配合的功能性物件等等(光固化其實也可以做配合件,但要注意樹脂收縮問題),而且相對起來對環境的需求也沒有光固化這麼高(但建議還是要通風)。FDM的印表機只要列印後拆下來就可以直接使用(頂多拆支撐)。但是光固化需要洗淨、吹乾、二固等等的步驟,同時氣味也比較重一些,所以就不太適合沒有獨立空間的地方使用,如果今天只能在臥室使用我就很不推薦。

其實也不一定要分的這麼細緻,因為同樣是打樣,FDM也可以、光固化也可以,甚至有時候視需求或預算,可以使用不同的方式混用,但就是看最後想要表達出來的成果是什麼樣的效果,甚至是業主的需求等等。

所以如果你有購買印表機的需求,最好是清楚自己的目的再來詢問,廠商或同好才能比較清楚地提供你回饋,避免買錯機台的狀況發生。

以下有些問題我覺得是自己可以先釐清的:
  1. 我所需要的列印尺寸大概多少?
  2. 我的用途為何?(是公仔模型、珠寶銀飾翻模、產品打樣、建築模型還是學生專題專案使用等)
  3. 我的預算是多少?(這是最直接的重點XD)
  4. 我平常的繪圖軟體,或是我模型的檔案來源為何?(有時候這樣提供大家就會知道你大概是要印什麼樣的東西了)
  5. 售後服務為何,會不會變成孤兒機?(我自己的購物習慣是選最多人買過用過推薦過的,多半不會太差)
  6. 有強度上的要求嗎?(這會決定你最後要使用的光敏樹脂,或是所需要使用的FDM線材,有些一般機種沒辦法列印太高溫的線材)
  7. 你對物件的表面細緻度要求到什麼程度?

另外也可以參考一下這篇文章,我覺得對挑選機器也有非常大的幫助。


不知道在下一個十年會演進到什麼樣的境界呢?
會不會就像桌上型印表機一樣,不用支撐、不用考慮角度,同時還幫你上好顏色,一鍵列印也不用後處理,成品就OK呢?(現在已經有類似的,但是價格還是很難到家用的境界)

(20230301補充:我前陣子購買的Bambu Lab P1P印表機就已經讓我嚇到,我完全不用進行任何校正,在開箱後15分鐘內就開始列印而且還很成功,那個體驗真的已經相當的接近我們傳統的那種A4印表機了。)

期待未來的科技進步,保有一個與時俱進的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