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固化列印的常見問題中,有一個很重要的點就是當物件以中空/薄殼列印時,需要打氣孔與洩液孔。做中空/薄殼顧名思義是為了節省材料、降低重量以及避免大體積收縮的變形,而打孔的目的我這邊就以生活中常見的衛生杯來解釋。
目前市售比較平價的光固化印表機大部分都是DLP的上拉式機台,而打中空的物件就會像上圖一樣,假設我的手是成型平台,而衛生杯就是我們打中空的物件,當上拉時如果頂部沒有排氣孔,而此時物件內部因為泡在樹脂中因此也無法從下方排氣,那在物件內部中空的部分就會與外界大氣壓力形成一個壓力差,這個壓力差會使得薄殼的物件有一股向內收縮的力道,以至於物件變形,變形未必是要整個內縮坍塌,些微的壓力也可能導致表面變得不光滑平整,導致非預期的現象產生。
一般而言光固化的曝光時間約2~5秒之間,這意味著在列印後的物件其實並非完全固化,而是要採取後處理二次固化後才會達到適當的強度,其目的是為了節省大量的列印時間,因此在列印中的物件是相對較軟的,很容易就會因為內外的壓差導致變形。
要避免這個問題,最好就是要將物件在最靠近載台的部分打排氣孔(如上圖所示),如此一來當上拉的過程中才不會讓內部產生氣室導致變形,根據CHITUBOX實驗室(1) | 真空密封拉拔對3D列印的影響這篇文章中的解釋,我們也可以發現當較小以及壁厚較厚的零件時(如它文章中所列印的瓶蓋),雖然不打氣孔不會導致明顯的變形,但是當上拉至真空與破真空的水面時,仍依舊會因為破真空的當下晃動讓物件會留下一條水平的痕跡,這很有可能是因為破真空的當下使物件晃動、受力導致的層差。
您也可以測試用第一章圖的那種衛生杯,感受一下破真空當下的力量,我甚至在網路群組中有看到有人因為未打孔導致破真空時,樹脂整個濺到料槽外的悲劇。就如同下圖所示,若沒有打氣孔的中空物件很容易在破真空的那層,在該層上留下一道明顯的接痕。
一般而言在我的經驗中,約莫4mm以上的大小就足以排氣,為甚麼不能打一個很小的孔洞就好呢? 主要是因為過小的孔洞會因為樹脂在孔洞上產生表面張力堵住孔洞,使得空氣無法順暢的流通,因此足夠大的孔洞也是必要的。
上圖就是我打排液孔的位置,在這艘小船左側兩個孔洞其實是非必要的,但主要是我希望讓後續的清潔可以更加方便,因為更大的孔洞可以讓清洗時,內部的殘留樹脂更充分地被帶出來,這些殘留、未固化的樹脂在後續二次固化中,若因壁厚過厚或是內部無充分照光,很有可能在後續讓列印件產生裂開等不良反應。也因此Phrozen會推出Cure Beam光固化UV燈筆這項產品,其目的也都是為了讓內部有更好的照光,使其內、外完整的固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