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台很經典的磨豆機,楊家小飛馬600N磨豆機。這台咖啡磨豆機在我的心目中大概就像大同電鍋一樣經典,簡單、耐用、好維修。
而我相信大多數人也都已經知道,也看過類似的開箱文了,而我並非是一個咖啡的專家,頂多只是平常咖啡喝得比一般人多了一些而已(笑),因此什麼磨豆粗細跟品質的問題你在這裡不會看到。
我今天想就其磨豆刻度的調整原理做個介紹,也是在拆解之後才意識到它設計的精妙之處。
首先如果有拆清過這款磨豆機的人應該都知道,小飛馬內部是透過一個靜止齒盤與活動的齒盤來磨豆的(好像在講廢話),當鬆開兩個手擰螺絲並拆開前蓋時,裡面有一個活動齒盤、彈簧還有將馬達軸心傳動至活動齒盤的傳動鍵(小小一個小心不要弄丟了),而活動齒盤上的螺桿結構,目的是把豆子從豆匣送到齒盤進行磨豆。
從上面我們可以知道,透過調整活動齒盤跟固定齒盤的間距,我們可以得到不一樣的磨豆粒徑。那麼重點就來了,它是如何達成間距調整的呢?
調整的重點就在這個前蓋上(我不知道怎麼稱呼它比較好,姑且就稱呼這整個總成叫前蓋吧),前蓋的這個銀色刻度蓋只用一顆十字螺絲固定,鬆開就可以拆下來了。
!!!但是務必記得在拆下來之前,先記得原先刻度蓋對應三角箭頭指示的刻度在哪裡,並且務必記得在拆下後,在黑色齒輪盤紅色三角箭頭下方的定位圓頭彈簧位置做個記號(我個人是點立可白做記號),不然轉動黑色齒輪盤一下你就會忘記原先的距離在哪裡了。
先看上面這張將黑色齒輪盤拆下來的照片,在回頭過來講調節原理會比較好理解。首先那個黑色齒輪盤同時帶有螺紋(以及負責推活動齒盤的軸承)。當我旋轉黑色齒輪盤進入前蓋本體時,就可以直接調整活動齒盤與固定齒盤的距離,而且調節的範圍是相當的廣(等於整個螺紋的距離)。
然後黑色齒輪盤跟上面的圓頭彈簧互配合(定位插銷裡面有一個彈簧,因此轉動時才會有一格一格的手感,同時也避免了因為震動導致間距跑掉),因此隨著旋入越深,磨出來的粉也會越細(因為兩個齒盤更近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