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常見夾式、壓式與螺紋式輪胎打氣頭的構造

在台灣的交通工具中,無論是汽機車乃至於腳踏車,大部分最常見到的都是所謂的美式氣嘴,而我們在車行或者是外面加油站的自助打氣站中,往往會看到許多種打氣頭的規格,以下我就以常見的三種規格來簡單的介紹一下。 至於還有一種沒有任何夾頭,單純靠手去壓住打氣的我就不另外介紹。(那種好像叫做勾式打氣頭,但是那種打氣頭得一直壓著,因此會比較費力一些,在修車廠有空壓機的地方打氣快速撐一下下還好,但如果是家裡常用的小台打氣機,手撐著半天真的是挺酸的一件事)。

以下圖為例,左邊的氣嘴是壓扣式的氣嘴,而右邊則是小米打氣機本身的打氣頭,是屬於螺紋式的打氣頭,再來下面第二張圖中則是所謂的夾式打氣頭。



而知道了上述的打氣頭之後又能幹嘛呢? 這邊我想介紹一下它們各自能固定在氣嘴上的原理,因為知道了這些原理之後,下次遇到氣嘴打不進氣一直噴出來的狀況(排除根本沒壓力或管線洩漏的狀況),就可以從這些固定處來檢查一下,到底是沒夾好、沒壓好,或是它裡面的橡膠圈已經劣化或是髒污。

首先要先了解美式氣嘴中間有一根芯,而那根芯壓下去之後就會與外界連通,藉此達到洩氣或充氣的目的,因此打不進去也有可能是閥芯有問題或是打氣頭沒有將閥芯頂開造成的。(構造可以看這邊的維基百科


螺紋式打氣頭:

首先小米打氣機本身的螺紋式打氣頭沒什麼好說的,就是使用一個內螺紋來固定在氣嘴的外牙上,這種固定方式牢靠緊密,除非裡面密封的橡膠環已經破損,否則不太容易會有漏氣的現象產生。

壓式打氣頭:

接下來是所謂的壓扣式打氣頭,這種好處是打氣快速不需要像螺紋式的要旋轉好多圈,只要將打氣頭塞入並將快扣向下搬即可固定,而它的原理是透過後方的壓桿(類似一種偏心輪的構造),當下壓時會將中間的打氣頭向前推,而當往前推時最前方的白色膠圈會因此被壓扁(內徑因此變小),藉此去夾住氣嘴的外螺紋部分。這種打氣頭在壓下去但還沒壓下壓桿時都會有洩氣的聲音,就是因為此時中間的支柱已經將氣嘴的閥芯頂開,而膠圈又還沒壓扁所以就會一直洩氣,因此動作要快!

另外可以注意的一點是,這種打氣頭是透過壓縮橡膠環的方式達成固定,那我建議在平常不使用時就要將壓桿保持在鬆弛的位置,這樣比較能保持橡膠環的彈性以及避免長時間壓縮變形,可以延長這種打氣頭的壽命。



夾式打氣頭:

這種打氣頭應該是我遇過最容易固定不緊與漏氣的打氣頭了,往往都需要靠手去固定才有辦法打氣,而它的原理就是透過旁邊的一個小卡榫,把夾子壓下然後將打氣頭塞入氣嘴,接著放開夾子後紅圈處的小卡榫就會利用氣嘴的螺紋來固定,但是這種打氣頭常常都會偏一邊導致橡膠環不夠密合而漏氣,所以常常會看到修車廠的師傅還得用手壓住才能把氣打進去。



看完了以上三種常見的打氣頭之後,下次有打不進氣的問題不要急著硬壓打氣頭,可以先檢查一下氣嘴的閥芯是否作動正常(稍微快速的壓一下看會不會洩氣),或是檢查一下膠圈上面時否有砂石甚至是膠圈本身已經破損。


而這裡順便介紹一下,常常會在打氣頭套件上附贈的洩氣裝置,它的原理其實就是有一個按鈕桿搭配彈簧與橡膠圈組成,當下壓按鈕時會將橡膠圈頂開,此時管路內的氣體就會從那邊洩放出來,以達成洩壓的目的。





飛利浦 義式咖啡機 EP2231如何單獨使用奶泡功能

話說在買了這台咖啡機之後,每天這樣喝美式咖啡或咖啡拿鐵難免會覺得有點膩,有時候會想要用可可、抹茶粉之類的東西來做一些拿鐵系列的東西。但是因為這台機器是屬於比較基本款的機型,所以並沒有單獨出奶泡等等的功能。我也想過用家裡的鍋子隔水煮牛奶來製作拿鐵,但看著旁邊的咖啡機明明就有奶泡功能,不免感到有些遺憾。


幸好在廣大的網友分享心得下,有一篇文章的討論串中提到如何單獨的使用奶泡功能的秘訣。從下圖我們可以看到,這台咖啡機本身是有支援咖啡粉模式的,意思就是說我可以不透過這台咖啡機本身的磨豆機來磨豆,而是另外用其它的機器磨成咖啡粉之後,在放入這台機器內製作espresso,而我們就可以利用這一個功能,藉此來達到避開出咖啡液的作用,以達成單獨使用奶泡功能的效果。


在咖啡機的設定中,我們只需要把咖啡豆量的那一個設定長按幾秒,當燈號顯示在下面的湯匙時,就代表我們現在要使用自己磨好的咖啡粉來沖泡拿鐵,此時右邊調整奶量,並且按下啟動後這台咖啡機會先出奶泡的部分(這就是我們要的),當奶泡的行程完成之後,我們就按下右邊的停止鍵使機器不會再出咖啡液。

透過這個小技巧,我們就可以單獨的使用這台咖啡機的奶泡功能,也就可以用來製作可可拿鐵、抹茶拿鐵等等之類的飲品了。像我平常也喜歡喝奶味比較重的拿鐵,也可以在沖泡一次拿鐵之後再加上一份奶泡,藉此達成“重乳拿鐵”的效果。

透過這個小技巧,我們可以把這台咖啡機的功能再次提升,可以做出更多不一樣的飲品~

飛利浦 義式咖啡機 EP2231的LatteGo奶泡系統原理

 


前陣子在美式賣場買了這義式咖啡機,在展場的時候一直很好奇它的LatteGo奶泡系統怎麼做到免管路還可以弄出奶泡的。

原因是那時候為了要不要買自動咖啡機,一直令我天人交戰,畢竟我很在意的就是後續的維修與保養,以前有聽過自動咖啡機因為結構複雜,內膽機芯不方便清洗或是奶泡管路容易滋生細菌等等問題。


而這篇文章就來簡單的介紹一下工作原理,達成牛奶與蒸汽混合後打成奶泡的功能,關鍵就在它那個外掛的LatteGo牛奶盒上面。


從上圖可以看到,在透明的塑膠內盒與黑色的外蓋之間,形成了一條將牛奶上吸的通道,同時上方有一個類似文氏管的結構,當蒸汽從左側向右噴出時會將牛奶上吸(因為形成負壓),同時在圖中右側的圓形區域內不斷的旋轉攪拌後流出,藉此達成加熱與打奶泡的功能。(缺點就是沒辦法控制牛奶與奶泡的比例)


我將內外盒拆開後大致長這樣子,可以看到黑色外盒有一條矽膠條,因此當內外盒組合起來後能形成一個通道,這樣的設計可以讓使用後的清洗方便許多,不會再因為牛奶洗不乾淨,導致卡在管路內發臭或滋生細菌的現象產生,同時牛奶也完全沒有經過機體本身。

這台咖啡機在我用了兩個月左右感覺到非常的方便,雖然功能沒有其它咖啡機來的多(但是價格也多很多),但是以CP值、清洗或維護的面向上都讓我感覺到非常滿意,尤其這個奶泡系統更是讓我決定購買的主因。